赤水市:集镇污水处理实现100%全覆盖
| 招商动态 |2016-12-31
赤水市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,高度重视生态建设,于2016年实现了全市17个乡镇、街道集镇污水处理100%全覆盖。
赤水市坚持“生态立市、工业强市、旅游兴市”的发展战略不动摇,于2004年7月启动赤水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以来,通过向上争取一点、本级配套一点、市场融资一点措施,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2个,其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0个,工业污水处理厂2个。污水项目累计投资3.39亿元,新增污水管网约200公里,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3.35万吨,工业污水0.4万吨,辐射集镇及新村聚居点人口约23.5万人。
为尽早实施城镇污水处理100%全覆盖目标,赤水市于2014年8月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1.6亿元,市政府负债投资建设大同、复兴、丙安、旺隆、元厚、葫市、长沙、长期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,并将出水水质设计标准从国家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B标提升到一级A标。目前,大同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运行,并实现了处理后的中水回用(主要用于城镇绿化、街道保洁等)。在赤水市委、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,不仅17个乡镇、街道实现了污水处理100%全覆盖的目标,在各大景区和新村聚居点已建成投入运行污水治理项目27个,污水治理工作逐步向乡村推进。
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后,为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、水质达标排放、管理规范有序,赤水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一是按照环保要求建立在线监控系统,并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,实现数字化实时环保监控;二是规范建立运行管理各类台账加强日常管理;三是污水处理费列入市财政局预算,征收污水处理费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全额弥补;四是及时按照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;五是建立了水费、污水处理费、垃圾处理费“三费合一”收费系统,确保了污水处理费全面、足额征收,促进污水处理厂的持续运行;六是深化改革,推进供排水一体化。
(熊建波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