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竹纤维生产加工项目
| 招商项目 |2016-02-02
项目类型:新项目
合作模式:合资,独资,合作
项目所属行业:轻工化纤
项目主要内容:
一、项目基本情况
1、建设地点:经开区北部化工区
2、项目内容及规模:建设年产15万吨竹纤维生产线,年生产粗竹纤维75000吨,半精细竹纤维45000吨,精细竹纤维30000吨;建设竹纤维面料生产线,形成年产8000万平方米生产规模。
3、投资概算:35亿元
二、背景和可行性
新型纤维在我国纺织行业中的推广和应用,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。在诸多新型纤维中,竹纤维以其滑爽、细腻、柔软的手感,优良的吸湿、放湿、透气性以及良好的抗菌、抑菌、抗紫外线性能脱颖而出,自然原料的竹纤维经去糖、去脂处理后,多年保存不发霉、不虫蛀,竹纤维的再生可降解、生产无污染和多功能性,使竹纤维成为“21世纪的多功能绿色环保纤维”。
新型竹纤维在可纺性、加工性,能完全可以替代棉纤维,参与面料行业的市场竞争,在服用舒适性来看,作贴身衣服、浴衣、床上用品;作夏季衣料、床上用品,竹纤维制品比麻更光滑亮丽、比真丝更抗皱挺爽。从产品开发及市场价格看,新型的竹纤维产品较莫代尔、天丝、大豆纤维产品,相对占有优势。从市场前景看,由于合成纤依赖石油化工及对环境有污染;而棉麻及丝由于受自然条件、农民收益等因素制约,增产潜力有限。而竹纤维依仗其化纤、棉和丝无法比拟的优势,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,将会立足于面料市场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。随着竹纤维制取技术的完善和对竹纤维纺织技术的提高,它将成为继棉、毛、丝、麻之后又一“纺织天然纤维”,在纺织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,经合理加工生产的竹纤维面料所制成的服装,手感柔软、吸湿透气和穿着凉爽舒适,具有天然抗菌保健作用,也使得竹纤维纺织产品的附加值更高。综上所述,竹纤维具有无毒、无污染、可完全回归自然等特点外,竹纤维性能与其他纤维相比,有明显的优越性:抗菌性、保健性、抗紫外线性、吸湿排湿性、舒适性、美观性和环保性等特质,成为当今绿色环保纤维之冠。
赤水全市现有竹林130万亩,占贵州省竹林面积的80%以上,其中毛竹46万亩,蓄积达7000万株;其他竹64万亩,蓄积量达170万吨。年产毛竹450万株以上,其他竹60万吨,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原料保障。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。
三、工艺流程
竹纤维工序:前处理工序(整料→制竹片→浸泡)→分解工序(蒸煮→水洗→分丝)→成形工序(蒸煮→分丝→还原→脱水→软化)→后处理工序(干燥→梳纤→筛选检验)→成品→打包
竹纤维面料工序:竹纤维原料生产→竹纤维原料加工→竹纤维纺织面料形成
四、效益分析
本项目的建设,依据实际情况,参照国家相关规定,本项目总投资为35亿元,其中: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25亿元,生产流动资金为10亿元。企业自筹22亿元,其余为地方财政配套和银行贷款。
本项目主要成本消耗为原材料消耗(竹子、各种助剂等)、动力能源消耗及供应、水电消耗及供应,工资福利3000万,项目达产后,年平均总成本费用约为2亿元。
本项目的销售价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销售情况确定,项目达产后竹原纤维销售均价为46000—48000元/吨,竹纤维面料销售均价为20—30元/平方米,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90亿元,项目投资回报期为2年(不含项目建设期)。
